不少人希望找到投資的捷徑,或者希望別人講一個股票號碼給我們知,從而省卻了我們很多去做分析的時間。不過,只要認真地去想一想,坊間所謂的速成發達秘笈,是真的存在嗎?還是他們比你更需要你的錢。
在這個「個個都自稱專家」的股票市場,我們應如何利用市場的力量,將自己立於不敗之地?
其中一個最好的方法是:透過大量地閱讀,不斷地累積投資的知識,從而擴大自己的能力圈,以作出一個正確的投資決定。
沃倫·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成功的關鍵是:他很早便培養了一個簡單的習慣:閱讀,這種習慣幫助他遠遠超越了競爭對手。
“在我的一生當中,我從未看到任何一個聰明的人(不管是在哪個領域)沒有一天不閱讀的。如果你知道巴菲特(Warren Buffett)和我讀了多少書,一定會相當地驚訝。”
— 查理・蒙格(Charlie Munger)
重要的是:這個習慣是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。
巴菲特將大部分時間用於閱讀。
巴菲特在紀錄片《成為沃倫·巴菲特》中分享:
“我每天會花五六個小時閱讀。”
“我喜歡坐下來思考。我花了很多時間去閱讀,有時候效率並不很高,但過程中能夠發現到業務或投資上的問題,我感到很有趣。”
巴菲特通常每天閱讀六份報紙:《華爾街日報》,《金融時報》,《紐約時報》,《今日美國》,《奧馬哈世界先驅報》和《美國銀行家》。
“我每天都會閱讀500頁以上的資料,包括公司年報,報紙,手冊,論文……等等”
“這就是知識的運作方式,它像複利一樣積累。你們所有人都可以做到,但我保證你們當中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。”
巴菲特說:“每個人都能讀懂我讀的書,這是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。”
在價值投資中累積廣泛的知識是必要的,讓投資者擴大自身的能力圈,能更全面地分析股票。
本文彙整了5本投資書籍,以初學者的角度出發,由淺入深,分享了大師們的投資哲學和教導我們如何選股。
P.S. 因為我不懂技術分析,所以以下分享的書籍都是以分析公司的基本面為主。
投資方法有很多種,單單價值投資都分了不同的投資風格,例如:
- 巴菲特的恩師葛拉漢的“撿煙蒂”的投資策略
- 開創成長股投資的費雪 (Philip Fisher)
- 集大成者:巴菲特 (Warren Buffett)
Table of Contents
第1本投資書籍:漫步華爾街(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)
- 超越股市漲跌的成功投資策略
- The Time-Tested Strategy for Successful Investing
作者:Burton G. Malkiel
相信不少人第一本的投資書籍都是《漫步華爾街》,很多大學金融系的教授都會推薦這本書。它是金融界的經典著作之一,作者是普林斯頓大學前經濟學家伯頓·墨基爾(Burton G. Malkiel)。而且這本書不會涉及很多難明的技術術語, 主要是為投資新手而寫的。
伯頓·墨基爾(Burton G. Malkiel)以半理論半故事方式講解金融,介紹「隨機漫步假說」(Random Walk Hypothese) 及有效市場假說(EMH,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),深入淺出地分享,如何對股票進行定價的各種方法,無論有沒有投資背景的人看完都會有所領略。
理性投資的重要性
投資者進入股票市場後,通常都不能理性地採取行動,私人銀行家和機構投資者有時都無法理性地進行每一個交易。歷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,例如,17世紀荷蘭發生的鬱金香狂熱和近年2008年的金融海嘯。
當股票被市場高估時,泡沫形成了,但投資者仍然買入股票,因為他們相信股票的價格將會升更多。在這種情況下,股票的價值不取決於公司的內在價值,而是取決於投資者的期望和夢想。
投資專家選擇的股不一定比你的好?
《漫步華爾街》其中一個很有名的比喻是:蒙著眼的猴子擲飛鏢買股票,與專家買股票沒有分別。
“A blindfolded monkey throwing darts at a newspaper’s financial pages could select a portfolio that would do just as well as one carefully selected by experts.”
– Burton G. Malkiel
“叫一隻猴子為客戶挑選一個投資組合,猴子被蒙住眼睛,然後在報紙的財經版,隨意投擲一個飛鏢。結果是:猴子投擲飛鏢所選的投資組合,與專家精心挑選的投資組合一樣好。”
伯頓·墨基爾
以上的比喻想帶出「隨機漫步」的概念, 隨著時間的推移,沒有經驗的投資者和經驗豐富的投資者,最後的投資結果是相同的。
正如書名 – 漫步華爾街:沿著華爾街隨意走。
簡而言之:
股價是不能預測的。
剛剛學習投資時,要學會的3大投資主題
《漫步華爾街》對於初學者進入股票市場,是一個很好的教育書籍, 裏面主要圍繞著3大主題,協助我們配合當前的股票市場,以設計屬於自己的投資組合:
- 指數基金
- 分散投資
- 資產分配
技術分析眞的有用嗎?
伯頓·墨基爾(Burton G. Malkiel)分析了技術分析和基本分析,作者透過大量科學的理據,指出技術分析對股票分析的作用不大。
技術性分析的投資者認為,如果昨天股價上升,今天上升的可能性更大。 可是,事實證明,過去的價格變動,與現在和將來的價格變動,之間幾乎沒有任何關係。
基本分析存在甚麼缺陷?
伯頓·墨基爾指出,很多分析師都使用基本分析,但基本分析存在一個缺陷:盡管我們詳細地分析了公司當前的財務報表,但它並沒有告訴我們,公司未來的表現。
每隻股票都有兩種風險
- 系統性風險
- 公司特定風險
系統性風險:
市場上的所有公司都受到這個風險的影響。
非系統性風險或公司特定風險:
這個風險只與該公司有關風險,例如IBM 2020年4月轉CEO,Facebook用戶數據外泄(390億元罰款)等等。
第2本投資書籍:投資最重要的事(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(Uncommon Sense for the Thoughtful Investor)

一本股神巴菲特讀了兩遍的書
作者:霍華.馬斯克(Howard Marks)
作者霍華.馬斯克一個非常成功的投資者,他是橡樹資本管理公司(OAK-US)的創辦人及董事長
霍華.馬斯克(Howard Marks)每年寫給客戶的投資備忘錄受到投資界矚目,本書將過去的備忘錄集結成書,分享了他認為投資中最重要的 20 件事。
《最重要的事情》這本書的目的:
即使一個普通投資者也很容易了解他的投資理念。 雖然價值投資與數字有關,但這本書沒有牽涉數字,而是用淺白的文字說明價值投資的哲學。
書中除了作者本人的想法外,還有位投資大師的註記,他們從自己的理念出發,有時呼應作者的說法,有時提出不同意見,他們的註解讓本書更加完善。
霍華德·馬克最重要的事情摘要
投資者誤區1:
不少人追求投資的 Golden Rules (金科玉律),希望只要跟著這些「方法」去買股票,便可以發達。
霍華德·馬克認為股票市場不存在這些Golden Rules,因為我們不能控制外在的環境,而且股票市場很少會出現完全相同的情況。
投資者誤區2:
戰勝自己的情緒比戰勝市場更重要:
投資者通常被自身的貪婪,恐懼和其他情緒打敗,導致他們被自己的情緒而影響了投資決定,以至造成重大的投資損失。
若要在投資上獲得長遠的成功,必須專注公司的實際價值。
成長股和價值股,哪個投資回報較高?
市場上最受追捧的都是成長股,例如標準普爾500(S&P 500)中,27%都是由科技股(成長股)組成。 如果你跟別人說,你最近買入Tesla的股票,總比買入可口可樂,看上去更型,更有遠見。
可是…
霍華德·馬克認為成長股是對未來的一種賭博, 所以當我們買入成長股的時候,總期望他會爆升,但期望和最終的結果往往相差甚遠。
價值股的穩定性較高,以低價買入高價值的股票。相對買入成長股來說,風險相對較低,因為我們不需要預測將來,只要買入被估低的價值股,當它回復正常的價格時,我們便獲利。
我們應該只尋找價值股,不應該買入成長股?
最理想的情況是,以低價或合理的價格買入高潛力的成長股,可是,這個機會不是常常發生。
投資者若希望作出正確的投資決定,必須先了解公司的利潤,派發的紅利,價值和公司的商業行為等等。
第3本投資書籍:財務報表解釋(The Interpretation of Financial Statements)
作者:本傑明·格雷厄姆(Benjamin Graham)和斯賓塞·梅雷迪思(Spencer Meredith)
本傑明·格雷厄姆(Benjamin Graham)被稱為價值投資之父 / 華爾街之父
這本書是1937年出版,歷史相當悠久,但當中很多的分享今天也適用。
投資個股的第一步
如果您投資共同基金(Mutual Fund)和指數基金(ETF)已一段時間,並希望獲得更高的回報,不少投資者開始轉向個人持股,而這本書是投資個股的第一步。
本傑明·格雷厄姆(Benjamin Graham)詳細介紹了如何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,而財務報表正正是基本分析不可缺少的一環。
記得一開始學習「如何閱讀財務報表」時, 去圖書館借了大量的書籍。可是,發現講解財務報表的教科書,主要是為會計師和審計師,而不是價值投資者而寫的。
“財務報表解釋:經典1937年版” 只有100頁左右,對於新手價值投資者來說,是一個很好的入門。書本分享了基本的會計知識,更重要的是以價值投資的角度出發,教導讀者如何閱讀財務報表。
「如何閱讀財務報表」投資書籍主要的3個部分:
第一部分:重點介紹了常見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
第二部分:教讀者使用財務比率分析財務報表
第三部分:講財務術語和短語的定義
很多股壇專家建議:買股票應該順勢而行,認為“趨勢”是您最好的朋友。”
可是,價值投資者說:“我無法預測趨勢,我需要安全感!”
第4本投資書籍:聰明的投資者(The Intelligent Investor)
閱讀了前面幾本書之後,這本書確實帶我們進入一個新的投資領域,本書介紹了重要的價值投資策略,教導我們如何評估和篩選出值得投資的公司。
透過閱讀此書,我們將能在短短的時間中,汲取價值投資之父一生的智慧,就連股神巴菲特也說過,這是他認為有史以來投資論述最傑出的一本書。
「聰明的投資者」投資書籍主要的3個部分:
- 分析「投資」與「投機」的差別
- 將投資人分成「防禦型」與「積極型」兩類,並說明其中的差別
- 最後一章的「安全邊際」也可以說是價值投資的精華:股票的買入價格永遠是最重要的
每個投資者都希望低買高賣,但如何做到?
格雷厄姆一生中花了大量的時間,打理他的證券投資組合,他的組合非常分散,包括 100 多種不同的證券。
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是低估時買進,在股票上漲到他認為不再有吸引力時,就賣掉,透過這個方法,他做得非常成功,他所管理幾百萬美元的資產,年回報率高達 20%。
格雷厄姆最廣為人知的投資是“撿煙蒂”策略。
什麼是“撿煙蒂”投資策略?
尋找一些股票價格非常便宜,但有一點質素的公司。
「你到處去找雪茄煙蒂,終於找到一個,它已被丟在地上,而且濕透了,令人有點厭惡感,可是,看上去,應該還能抽上一口,那一口是完全免費的。你把它撿起來,抽上最後一口,然後扔了,接著找下一個。這聽上去有點嘔心,但是如果你找的是一口免費的雪茄煙,這方法還是值得做。」
根據巴菲特這段描述,最重要的是股票的價格,以低價,買進物超所值的公司。對公司的質素和它所處的行業要求反而不太高。
“煙蒂型投資”的核心理念是甚麼?
注重投資的安全邊際 – 低價格、低市盈率(P/E)、市凈率(P/B)
怎樣的股票價格才是便宜?
股票價格遠低於流動資產
例如當公司的一些壞消息出現時,市場通常出現一些恐慌性拋售,而對該公司作出了錯誤的估價,此時,煙蒂型公司的股價大打折扣,這正正是買入的好時機。
當大家消化了這些壞消息,市場回復正常,這些煙蒂型公司的價格會回升至正價,甚至還有適當的溢價。
第5本投資書籍:證券分析(Security Analysis)

格雷厄姆的名著
這本書一直被人們奉為“投資的聖經”,它不單單教導我們如何分析普通股,還教導我們分析各種不同類型的投資,例如債券和優先股。
這本書是1934年出版,離現在已經86年,雖然書中某些資料已過時了,但大部份資料仍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。 我一開始投資股票時,也是參考這本書,它全面地教導讀者如何去分析一間公司是否值得投資。
格雷厄姆對“投機者”的做法不屑一顧,因為投機者試圖在短期內擊敗市場,這是愚蠢的事。
香港不少價值投資的blogger都有建議過這本書,但值得一提的是:這本書很厚,而且第一次不易看懂。原因是裏面涉及很多投資術語,不少人看了幾頁,便放了在書架做裝飾品。
對於一些没有金融和會計知識的讀者來說,個人建議可以由淺入深,先看前面介紹的4本書,累積了一定投資的知識後,再看這本書,必定事半功倍。
如果您希望打好基本分析的基礎,並獲得投資上的洞察力,非常推薦大家看這本書。
《證券分析》和《聰明的投資者》都是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兩本經典的投資書籍,也是我們要了解《價值投資》很重要的兩個著作。
總結
分享的5本書當中,3本都是傑明·格雷厄姆(Benjamin Graham)的書藉,所以最後以他的一句金句作結:
股市短期是一個投票機,但長遠是一個稱重機。
傑明·格雷厄姆(Benjamin Graham)
股市短期是一個投票機:
市場短期的表現,主要被人們的情緒主導,就好像是一大班人在投票,一些唱好或唱淡的消息都會直接影響市場的表現。對於短炒的人來說,他們傾向於技術性分析,並研究人們的情緒如何左右市場的價格,但不太著重分析個別公司實際的價值。
市場長遠是一台稱重機
股票價格短期內升升跌跌,但長遠去看,它最終會回歸於它實際的價值。
股票市場的錢並不易賺,它可以是天堂,也可以是地獄。
每個人的知識領域,工作經驗,和性格情緒都不同,盡管分析同一間公司,看同一份財務報表都有機會得出不同的結論,所以與其去找一個速成的方法,或者問朋友要一個股票號碼,倒不如早點累積自己的投資知識,當遇到一個適合的買入時機時,便可以將自己學習到知識直接運用在股票市場上。一開始不一定為你帶來利潤,但經過投資經驗一段時間的累積,輸錢的機會一定大大減少。